甘肃秦腔“耿家脸谱”陷正宗之争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

甘肃的秦腔脸谱是以著名花面耿忠义先生为标准,也就是坊间的“耿家脸谱”。而今,这个曾经唯一的标准,却如“城头变换大王旗”——甘肃秦腔脸谱的“旗号”有些乱了……

脸谱热流

藏家雷生忠几十年收藏的手绘秦腔脸谱500余幅,即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暂定为《秦腔脸谱收藏作品集》。

不久前,雷生忠的朋友张江中编著的《中国秦腔脸谱》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张江中是秦腔演员出身,主攻架子花脸,他的这本书共收集了陕西东路、中路、西路、南路和甘肃陇南、陇东、陇中以及兰州“耿”派(耿家脸谱)等共计九路不同风格的秦腔脸谱608幅,除少数系收藏,多为张江中自己所画。

说起自己和朋友的这两本均与脸谱有关的书,雷生忠觉得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我的书)是以耿家脸谱为主的。像这样人物、门类都很齐全的展现耿家脸谱的(书),恐怕我的是第一本。”既如此,缘何书名不直接以“耿家脸谱”而命之?雷生忠的解释是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从工商局退休的雷生忠说他不想书出来之后发生一丝和知识产权扯上关系的事。

书名不是雷生忠最看重的,书的“内容”才是。

雷生忠第一次见识秦腔脸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版的一本叫《陇苗》的杂志上。从1980年到1985年,《陇苗》杂志连载了204幅甘肃秦腔脸谱,这些脸谱是由戏曲家岳中华和国画家郝进贤绘画整理的。目前,这套脸谱原创本被收藏在甘肃省艺术研究所。20多年来,雷生忠收藏了10本《陇苗》,在他眼中,杂志上的秦腔脸谱就是以耿家脸谱为主。

脸谱追溯

秦腔大概形成于明代中叶的明武宗正德年间,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秦腔艺人魏长生率众弟子进京演出,一时轰动京城,从而在京城拉开了长达200多年的雅部昆曲和花部秦腔之“争”,秦腔一度被推上了“剧坛盟主”的尊位,对京剧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秦腔的剧目和脸谱。

据金行健的《甘肃秦腔脸谱》记载,甘肃秦腔大体上是在乾嘉年间发展起来的,道光、同治以后进入繁荣阶段,到民国中后期则开始衰退,最终为陕西各路秦腔所代替,在舞台上逐渐消失。而秦腔脸谱则成了留下来的艺术遗产之一。

至于甘肃秦腔脸谱的最初形态是什么样子,现已无从得知。据说从传世的一些清代的甘肃秦腔脸谱看,甘肃秦腔脸谱的初创时期,和宋元杂剧中演员化妆一样,也是以眉眼的勾画为主,前额和脸膛上几乎没有任何图案和纹理。不过这时候的脸谱已经开始注重从脸谱上揭示人物的善恶和性格,尽管还谈不到从脸谱上体现剧中对该人物的历史和性格的描绘,以及对其忠奸善恶的判断功能。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