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银达子是天津历史上功勋卓著的河北梆子艺术家,他上世纪30年代尝试创立的“达子腔”,经过几代艺人长期传承与实践检验,被公认为老生行当的三大流派之一。从40年代开始,银达子成为天津的河北梆子领军人物,直到65岁逝于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任上。
银达子,本名王庆林,1895年7月26日出生于天津近郊大孙庄。小时拜名演员达子红为师,学演梆子老生,1912年出师做演员,艺名银达子。
河北梆子初兴的时候,生旦净丑全由男性扮演。行当之间同腔同调,没有嗓音的矛盾。清光绪年间,女演员在天津悄然兴起,男女同台合演,嗓音出现了性别差异。女性嗓音高亢明亮,男演员因声带厚实,嗓音达不到女性高度,演出时只能采用假声或低八度唱法,配合女演员。梆子男艺人还来不及彻底改造行当声腔,京剧艺术便急剧发展起来,新兴的评戏也后来居上,梆子男演员在天津遭到严重冲击。在严峻的形势下,银达子根据男性演员嗓音特征别寻蹊径,尝试不同于以往任何老生演员的唱腔旋律和技法,效果显著,各地男性同行演员竞相效仿。自从“达子腔”问世,即受到梆子爱好者欢迎。
1959年夏天,银达子每天在南市华安街的梆子剧院一团团部,指导青年演员杨兆力学唱《四郎探母》里的“双倒板”,我在一旁操琴,跟着学。休息时,这位老前辈谈到他编创“达子腔”的过程。他说,他早期的唱学师父达子红,中年以后与韩俊卿合作,为了与她的平腔平调唱法相一致,摸索着改造了一些老生唱法,创造出一些新腔,人们管它叫“达子腔”。“达子腔”是依据男演员的嗓音特征创造出来的,女演员不适合唱,如果硬要女演员学唱,势必限制其嗓音发挥。女演员王玉磬上世纪40年代末拜银达子为师,但他认为王玉磬的嗓音不适合唱“达子腔”,支持她学习前辈女老生小香水。不久,王玉磬果然脱颖而出,名扬全国。
银达子之所以受人爱戴,一方面是因为他创立了“达子腔”,另一方面,河北梆子每次出现危机,他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解放前夕,河北梆子在天津濒临灭绝,他倾其所有,把仅剩的艺人们团结在一起,坚持演出,为天津保存下梆子火种,在新中国建立后复燃起来。天津的河北梆子再度兴起后,银达子主动让贤,不遗余力地提携韩俊卿、金宝环、王玉磬以及其他后学。他甘愿扮演配角,老旦、丑角他都演,把名利抛到一边。他看到河北梆子后继乏人,主动联合旦行名角韩俊卿,积极组建少年训练队,利用公休假日义演,把所有收入用于培养接班人。1954年,银达子、韩俊卿联名倡议,并为建立天津市戏曲学校到处游说,最终得以实现。
1959年11月,银达子赴京出席全国“群英会”,8日下午突发脑溢血逝世。11日,天津文艺界千余人在人民剧场为他举行公祭。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