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令人肝肠寸断的心灵

那些令人肝肠寸断的心灵 

文/落霞  
 
    一直以来,我坚持用最朴素的表达方式,诚恳地记录关于她的点点滴滴;坚持在这个充斥着喧嚣浮躁的世界,留下一些诚实的声音……
 
1.
原本是酝酿良久的一个夙愿了吧,应该说,自打她一九五九年离开开封的那一天,就埋下了这颗种子。

五十六年,是一个女子的大半生。

五十六个寒来暑往,历经风雨颠沛、沧桑更迭。昔日风姿卓然的美丽女子,如今已是步履蹒跚、两鬓霜华的老人。

那一年冬天,寒风刺骨。她携夫挈儿离开故土,在相国寺前与昔日姐妹、同事依依话别,合影留念。去往车站的路上,夫妻二人走走停停,频频回望,泪眼斑驳。

多年以后她说,是开封养育了她、成就了她,开封的父老乡亲都是她的衣食父母、良师益友。

她终生念念不忘,祥符调培育了她,开封的戏曲土壤滋养了她;
她说,她以戏为命,一生为了戏和戏迷活着;
她说,余生心愿无它,只想为戏曲传承多做一些贡献;
……

    于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有了素雅剧社,有了素雅青年豫剧团,有了各流派传承新人,有了豫剧流派艺术传承基地……

    当年那个一路颠沛辗转到开封寻师学艺的小女孩,早已是成绩卓然的著名艺术家。落叶归根,更念故土情深,她心心念念,想在有生之年多给家乡父老一些回报;为家乡祥符调、为河南戏曲多尽一份力……

    这是她发自内心的声音,是一个老艺术家为戏曲传承泣血的呐喊……
 
2.
八月,开封市文广新局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计划举办一台祥符调戏曲晚会,一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二为弘扬、宣传祥符调。然而,曾经自东京发展、成就的众多祥符调大家,多半已经作古,健在的,也大都年纪高迈、疾病缠身。筹备晚会的工作组几乎有些忐忑,不知道能否把这些耄耋沧桑的老艺术家们顺利请到舞台上。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最先响应他们的,却是远在郑州的王素君先生——昔日名冠东京的“汴京三王”三姐妹中硕果仅存的一位。
第一次会面,谈起祥符调传承,她激动不已,慨然应允率领素雅青年团参加这场演出,魏俊英、李平生、王燕三位徒弟听闻此事,也积极响应参与,一同商谈节目编排、各项筹备事宜。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她忍住病痛折磨,两次赶往开封商量节目事宜。

节目组来郑州预审节目,她盛情款待,耐心听取意见。
 
3.
定于八月三十日上午九点在开封市艺术中心彩排,凌晨两点多钟她就醒了,坐在床上按摩风湿的老寒腿,哼唱演出曲目;
五点钟,她起床,吃降压药、感冒药、止疼片;
五点半,打胰岛素,简单冲了一碗鸡蛋水当做早餐;
六点钟,她换好出门衣服,淡淡化了点妆;
六点半,徒弟李斌开车来接她,她又冲了两包咖啡喝下吊精神,带上药和演出服装出门……
七点,抵达郑州南郊和青年团汇合,一起出发;
八点半,抵达开封艺术中心,和节目组汇合;
九点整,节目走台开始,她坐在台下一边观看走台,一边和节目组商量节目调整优化方案,期间还要不时接待来找她合影的开封戏迷;
10点钟,她感到头晕难受,有些低血糖反应,吃了一颗糖果缓解症状;
11点,嗓子疼得厉害,连续吃下三颗润喉含片;
12点,服用感冒药;
13点整,节目走台才算结束,她神色间已现疲惫,但仍强支精神,带领徒弟和青年团出去吃午饭。
——此时,开封上空阴云密布。
14点,返回东京艺术中心,进化妆室开始化妆;
15点,彩排正式开始,她坐在舞台一侧,观看彩排,给孩子们把场,舞台上中央空调开得很冷,她穿着薄薄的演出服,只披了一条披肩;这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
16点半,她返回化妆室整理妆容,准备上场。一路步履蹒跚,令人观之心疼!
    ——剧场外,已是电闪雷鸣。
17点,她上场清唱,霎时步履如飞;
——外面,冰雹和着大雨倾盆而下,气温骤降。
17点半,上台谢幕,接受电视台采访、与戏迷合影……
18点20,返回化妆室换服装,又被尾随而来的戏迷围住,耐心合影、寒暄;
19点,穿过前台,几度艰难地上下高高的台阶,冒着大雨涉水走到剧场旁边的停车场,登车返程;
——大雨如注,开封城几乎被淹,汽车在水中艰难前行,犹如茫茫海上一叶小舟。
20点,汽车才艰难驶出开封,雨势依然未减;她神色间现出深深的疲惫,但仍强支精神,反而笑语慰藉大家;
22点,抵达郑州家中;打针、吃药;简单吃了几颗速冻水饺权充晚餐;
23点半,上床休息……
8月31日凌晨3点,她如常醒来,这一天,她全身心进入更加紧张的战斗状态。
没有最紧张,只有更投入。
……
 
4.
演出现场掌声雷鸣,观众座无虚席,有许多是听说她率团回来演出专程赶来的老戏迷,远远看到她,泪湿眼眶。她现场清唱了《秋江》,观众激动地起立叫好,强留她又唱了一段。

演出结束谢幕时,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女士激动地喊着“王老师——”几乎小跑着走上舞台与她握手,亲切寒暄良久。
……

这一天演出结束,在三位弟子的护送下返程,秋雨淅沥中,既是爱徒又是义女的魏俊英汽车出了故障,一行人在雨中耽搁近一个钟头,才顺利踏上归途。

回到郑州家中时,已是深夜23点半。
算起来,整整两天两夜,她几乎没有怎么休息。
——我们是否还记得?她已是82岁的老人了。
 
5.
我不得不讲出的事实是,这次节目,她没有要一分钱劳务费,连全团演职员的交通、饮食都是她一个人承担的。

——我们不能忘记,她晚年为了素雅剧社和素雅剧团,已经耗尽了全部积蓄;
——我们不能忘记,这位向来低调善良的老艺术家,从来不参加商业走穴,每参加公益活动,她还要慷慨解囊,捐资奉献。而每月的几千块离休工资,就是她全部的收入;
——我们不能忘记,春节前后她已两度入院,身体饱受摧损,至今仍须定期返回医院打针输液……
还有一个细节我不得不讲出来,彩排前一天,她去银行取了工资,分别装进红包,悄悄塞给推掉各自的演出任务特来助演的几位徒弟,推说是节目组支付的劳务费。深知师父为人、同样心慈仁善的徒弟心里知晓这是她自掏腰包,趁她不注意时又偷偷地给塞了回来……
 
——但我想,这样的事情,在别处,在她身上一定不是第一次了吧!
 
师父良善无私,徒弟亦然。
数天来,师徒一行顶风冒雨、几番颠簸,分文无取。

青年团几十名平均不到20岁的演职人员,亦是一身风雨而来,此时为了赶往外地演出,顾不上吃饭,饥肠辘辘火速启程。

这样的一群人,尤其在这浮躁功利的时代,令人忍不住萌生深深的敬意,还有些许心酸……
 
6.
日常闲谈间她提及,因憨厚寡言、为人老实,于人际往来间往往吃亏,当年同事与相知都喊她“傻素君”,有些交往不深的朋友,甚至说她是“傻孙”。——时至今日何尝不还是当年那位“傻素君”呢!

无论是对同事、老友还是戏迷,甚至陌生人,她都耐心有加、优厚相待、百般宽容,每每以德报怨、对人迁就到了令旁观者不忍的地步……
这个身负盛名的著名艺术家、一位戏曲大师,却与我们常识中认知的“大腕儿”、“派头”形象完全搭不上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无法不肃然起敬;
无法不扼腕叹息!

也许,在她身上,“傻”,恰是人性中最善良、最洁净的守护和坚持了吧。
表里如一的“傻”,时时处处的“傻”,纯纯粹粹的“傻”;傻得干净,傻得清澈,也傻得伟大……
 
7.
看到一篇文章中说,一个人活到极致的境界,只是素与淡。
一个高尚纯粹的艺术家该有这种境界。
一个高尚纯粹的艺术家,早已超出了这种境界。
……
 
8.
每每思及,忍不住肝肠寸断。
泪流满面。
 
2015年9月2日于郑州

那些令人肝肠寸断的心灵 

那些令人肝肠寸断的心灵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