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编者按】提起沪剧表演艺术家华雯,沪剧迷们相当熟知。一部《东方女性》坚定了华雯的从艺之路,使其不断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即使在相对沉寂的艺术岁月里,也转艺越剧、滑稽戏等不同领域,逐步形成华彩典雅、情感真挚、自然流畅的艺术风格,拥有《红叶魂》《红梅颂》《茶花女》等“华氏”印记的代表剧目,尤其是《挑山女人》一剧更使华雯登上艺术高峰,在2014年几乎囊括全国各类重大戏剧奖项,“挑山女人”也成为华雯的代名词。
作为上海市宝山沪剧团的当家人,华雯的这座“山”挑得丝毫不轻松,从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到市场生存等,华雯甘苦自知,但也乐在其中!而作为当今沪剧舞台上的标志性名家,更对沪剧的现状和发展有着自身独到的见解。
值此第二届上海(浦东)沪剧节举办之际,笔者今天有幸与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做了一番交谈。
对沪剧发展的状态,华雯认为并不乐观。目前沪剧出现了粉丝比专业更热爱沪剧,这是好事。但沪剧发展的业态还是令人担忧,专业从业人员奉献给观众的优秀沪剧作品少之又少。现在专业与业余的水平差不多,不是说业余的唱得很好,而是专业的水平太低,非常的不乐观。沪剧在供给端出现了问题,人才阶梯断层很厉害。沪剧各剧团之间人才流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不如京剧做得好,甚至不如越剧,他们是全国范围可以流通。沪剧本身人才就很少,大家故步自封,困守在很小的天地里坐井观天,我认为与繁荣沪剧的距离还是很大的。
谈到培养沪剧新人,华雯认为培养新人的问题不是靠个人的力量,也不是靠宝山沪剧团的力量解决问题,要依靠政府力量才能得以解决。现在人才培养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编制问题,体制改革后,宝山沪剧团人员编制只有二十个,一个剧团只给二十个编制,怎么让我去培养人?编制扩充是很复杂的问题,个人的力量很薄弱。所以培养新人要突破瓶颈的制约。作为我个人,很希望靠后站,去当老师,去培养新人。
华雯说我无限的热爱沪剧,一生心血都花在沪剧上,在表演上我追求完美,付出了很多。从第一次获得梅花奖到第二次获得梅花奖,历时三十年,三十年来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专业的追求,没有停止过对专业学习提高,我能获得第二个梅花奖不是偶然的。获得“二度梅”后,你说我有没有压力,我没有任何压力。三十年来,我从来就不会带着压力去搞创作,我是凭着对艺术的爱好与追求,凭着自己的艺术观去创作。
华雯说剧团今年排了新戏《乡魂》,上演以后效果非常的好。《乡魂》写了一个村的乡民抗日故事,这个戏有喜剧,有灰色的幽默,用喜剧形式去表演抗日题材,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戏写了老百姓抗日,不能要求乡民每一个都像江姐、许云峰,他们有自己想法,有自己的做法,会有缺点,有的胆小,有的狭隘,都很正常,这是艺术,不是宣传品,《乡魂》符合乡民的情况。这个戏推出了两个优秀青年演员,从这方面说是很成功的。作者 浦新微闻 摄影 雅仕
沪剧《挑山女人》
沪剧《乡魂》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沪剧节两场讲座今日开讲
下一篇:沪剧节热力开演 精彩好戏送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