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传统文化 南充学子拍纪录片聚焦川剧幕后“守艺人”



      日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三学生,跟拍川剧《金子》复排及演出过程,将其制作为纪录片《一出好戏》。5月29日,记者采访了主创人员,听他们讲述拍摄背后的故事。

      1 拍摄纪录片 展现“守艺人”的执着坚守

      今年,重庆市川剧院在达州进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金子》复排,《金子》原班人马焦母的扮演者、南充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陈雪担任本次演出的导演。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几名学生得知消息后,决定跟拍这部川剧排练及演出过程,制作成纪录片。

      “《金子》作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排练中肯定会有很多故事,记录下这些故事,是很有意义的事。”主创人员税杰说出了拍摄初衷。

      今年“五一”期间,税杰和同学一起赶到达州,进行第一次拍摄。税杰了解到,担任本次演出任务的6位主要演员,全都来自达州,都是毕业于四川省川剧艺术学校达县班的同学。“这是他们多年来首次聚在一起演出完整的川剧大幕戏。”税杰说,通过深入了解,从这些演员身上,感受到了他们对川剧的坚守和热爱,让人感动。

      税杰告诉记者,今年73岁的陈雪,在排练中亲自为演员示范、一个一个讲解表演要点,展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敬业精神。“因此,拍摄中我们还采访了不少老演员,听他们讲述了学川剧、演川剧、传承川剧艺术的故事,这是这部纪录片所要记录的实事和所传递的价值。”税杰说。

      纪录片《一出好戏》的指导老师、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亮告诉记者,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王亮说,川剧是古老的传统艺术,大学生们把镜头对准川剧“守艺人”的生活,展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坚守,这个过程本身就十分感人。

      《金子》公开演出前,王亮、税杰等主创人员再次前往达州,拍摄了四天,见证了联排、带妆彩排到演出的全过程。税杰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进行《一出好戏》的后期制作,不久将会与观众见面。

      2 关注传统文化 发现有意义的人文故事

      这次拍摄,对税杰等大学生来说,也产生了深入思考。“我是90后,平时很少关注川剧,几乎没有完完整整地看过一部戏。”税杰说,通过跟拍,他对川剧有了重新的认识,“特别是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起立喝彩,我们深受感动,不仅看到了川剧艺术家们的精神,还领略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等大型纪录片的热播,在大学生中也引起不小的反响。“相比商业电影,我觉得纪录片更加有社会意义,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方面,更具有优势。”税杰说,他平时也会通过网络观看大量的纪录片,学习拍摄手法和视角,今后,他会继续选择有意义的文化题材和人物,用纪录片的形式去记录和传播。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不少学生都把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他们以纪录片、微电影等形式去发现身边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文故事。

      西华师范大学学生拍摄的《川北金钱板》《指尖绣》《影中戏》《巴山背二哥》等微电影或纪录片曾获得省内外比赛重要奖项。此外,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还举办过原创“微电影”比赛,鼓励大学生们用镜头关注社会、关注传统文化。王亮认为,学生拍摄微电影或纪录片,无论是关于爱情、友情、梦想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都能开阔视野,从中学习到更多知识。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