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助力川剧打击乐人才培养 传承非遗文化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历来有着“三分唱、七分打”“半台锣鼓半台戏”乃至“川人的摇滚”之誉,在川剧舞台表演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打击乐可谓是川剧音乐的灵魂,为了守住川剧的根和魂,国家艺术基金资助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川剧打击乐人才培养》邀请到30余位戏曲艺术家、专家、教授,担任培训班授课教师开展集中教授,近日,正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紧张有序的进行。

     优化教学甘于奉献

     培养川剧打击乐生力军

     近日的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非常热闹,有30位来自基层院团和川剧研究保护机构的“川剧迷”们共聚一堂,学习川剧打击乐。除了每日的专家授课,大家三五成群聚集到寝室里,根据当日所学,打着板,哼唱着高腔皮黄,谈论着学习收获和友谊,谈论着一个个有关川剧、川剧传承、川剧人和川剧观众的话题。

     “我们真的特别幸运,得到这么多大师亲自授课。”学员斯慈平先生说,老艺术家们不仅艺术功底非凡,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们对艺术的无私奉献精神。著名川剧音乐人邱永和教授,对川剧各种音乐,特别是高腔数百种曲牌烂熟于心,并兼具甘当人梯、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怀,他的讲授准备充分、细微具象、深入浅出、毫无保留,连着三天授课,嗓子讲到嘶哑,一举一动无不传递着老一辈艺术家对川剧艺术的尊重、对传承教育的热情、对晚辈后生的关切爱护。著名表演艺术家许明耻先生,把他自己珍藏的多部作品唱本无私奉献出来,复印给大家,并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试唱。学校安排他两个半天的排练课程,他用了整整两天时间,就连中午也不回家休息,住进学员宿舍,面传心授。每次排练,他不厌其烦地做示范,常常大汗淋漓,湿透衣衫。此外,著名音乐家、川剧艺术家林戈尔、陈智林、彭潮溢等数十位专家教授,纷纷登临讲台,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的音乐艺术和表演教学。

     不辞辛劳越挫越勇

     力争川剧打击乐人才培养项目

     “为了川剧的未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其传承下去,因此,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是值得的。”回想起本次《川剧打击乐人才培养》项目的申请过程,该项目实施负责人、国家一级演奏员王昌全感慨万千。王老师回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的申请截止时间是2018年6月15日0时,然而,当省艺术研究院的张志刚老师提出申请《川剧打击乐人才培养》项目的想法时,距离项目申报结束只有几个小时,“不过,张老师提出来,我们一拍即合。”当晚,王、张二位老师,一人口述,一人整理资料,一直到次日凌晨4点,完成了长达36页的申报材料。很幸运的是,14日晚他们接到通知,申报日期延长至19日。“那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王昌全自豪地说,张老师有申请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中青年演员培训的经验,一晚上能写完申报材料,他自然有能力花4天时间改好一份申请报告。

     “院长也非常支持我们,自动认领了项目申请的总负责人。”10月31日,由院长带队到国家图书馆答辩。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打击乐培训项目的前瞻性,称赞他们是戏曲打击乐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投票只有50%支持率。看到这么好的项目泡汤,院长和大家都不甘心,表示:“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起来,哪怕我们自己去找赞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12月29日收到项目立项的通知。

     项目组向全国的“川剧迷”发出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学子,自5月20日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将围绕阐释中国戏曲音乐现状、川剧音乐历史、川剧打击乐历史,分析川剧打击乐艺术价值和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等教学目标,使学员们通过《川剧锣鼓实训教学》《川剧锣鼓牌子运用与创新》等课程学习,夯实技术基础,开拓艺术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本报记者 邓婧 / 图由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提供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