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蒲剧作为最古老的梆子声腔,跌宕起伏中走到今天,依然顽强屹立在黄河金三角地区,这离不开每一代蒲剧人的传承与坚守,临汾小梅花蒲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刘晶就是其中一位。
提起刘晶,熟悉蒲剧之人,很少有人不知其名。认识刘晶时,我已错过了他武戏的辉煌。他最初演武戏,《反西凉》《夜战马超》中饰演马超,一身白袍、一杆银枪,活脱脱一员英武小将,《五雷阵》中他演蒲剧绝活甩纸幡,一甩一收之间,竟让背部纸幡随心而动。即便跑个龙套,他俊美的扮相也夺人眼球。
“我很热爱自己的事业,且很享受舞台上与观众的互动。”刘晶不仅享受着舞台上与观众互动,舞台下他也能与戏迷良好互动。这让刘晶在戏迷中有很高很广的声誉。一次看小梅花团演出《蝴蝶杯》,刘晶那天只是演了卢世宽手下一名家丁,但台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指着台上说:“那是刘晶!”还有一次看其他团演出,旁边一戏迷谈起刘晶时大加赞赏,并自豪说:“我有刘晶电话,他们在附近演出就给我打电话!”最有趣是一次看小梅花团的网络直播,平台上一戏迷打字:“昨天去看刘晶演的关平,叫好叫得嗓子哑了。”对刘晶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有戏迷捧着爱着,刘晶并不骄傲,他说:“我是蒲剧界一棵小草”,“上学期间就是勤学苦练,参加工作后就是埋头苦干。”学戏演戏路上,没捷径可言,舞台上每一个光鲜亮丽的形象都由汗水浇灌而成。刘晶2010年荣获山西省杏花奖,获奖剧目《夜战马超》,参赛前的练功情景他如今记忆犹新,那时他与搭档刘勇勇每天晚上从七点练到九点多,大冬天练到浑身汗湿,身上穿的秋衣湿透、胖袄湿透、靠湿透,甚至靠座也浸湿!整整两个月,几乎每天如此。以武戏参赛,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刘晶的汗水终换来奖台上的荣光,虽辛苦也幸运。
刘晶是幸运的,这幸运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来的,演武戏时苦练功,告别武戏后也不放松自己。他说:“起初演武戏,在台上把眼睛瞪起来,把身段做到位,浑身使劲就行,殊不知,文戏比武戏难演上百倍。”刘晶原来学武戏,以他自己的话,小时候练功不注意,落下了很多伤病。告别武戏,虽遗憾也迫不得已。对自己伤病的影响,刘晶耿耿于怀,他说:“平时生活还行,就是上台演戏不利索了。比如《蝴蝶杯》藏舟一折戏里田玉川有下蹲下跪动作,下去起不来,影响美观。”这是他的自谦,其实作为一名观众,很难发现这点,更何况,爱他的戏迷会忽略他的不完美。
剧团每年都有下乡演出任务(疫情期间除外),每一次下乡,对刘晶来说,都是人生的经历,即便住宿条件艰苦,甚至出现意料之外的变故,他都当成生活中的乐趣,他说:“人生就得经历一些不寻常,这样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走过的路,吃过的苦,过后回想在他都是美好。
小梅花团当初基本由专门为这个团培养的定向班成员组成,如今,当年定向班的同学几乎流失一半了。演员们平时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苦,而他们的待遇不足以维持生计时,有些人熬不住了,生存的无奈,成为剧团最大的悲哀。有些人走了,有些人留下了,还有另外一些人来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生活演绎着生活的法则,人往往是它的棋子。
我问过刘晶,那么多人走了,你动摇过吗?他说,咋能不动摇,但最终还是留下了。留下,与其说是客观原因,更多源于骨子里的爱,出生于戏窝子新绛县三泉村,姥爷舅舅从事戏曲行业,从小耳濡目染,戏曲于他好似水到渠成。刘晶自带儒雅,看他朋友圈,文字功底不浅,总觉他身上有一种文化自觉。问他经历,才知他小学学习非常好,三年级父母出外谋生后,成绩一落千丈,四年级升五年级成绩太差被留级,这给他年幼的心灵一次沉重打击!因缘巧合那个时期戏校招生,上戏校后,他自觉买了很多学习资料、文化丛书,闲暇时便读,这对他的文化有很大提升。他身上有一股书卷气,这种气质适合演书生,比如《富贵图》中的倪俊(可惜现在不排了)。
他对自己有着清醒认知:“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阅历,人活一世最后拼的是内在的涵养。”
近不惑之年的刘晶(1984年出生)如今活得很通透,少年时代成名成家的梦想已成烟云,他只想活在当下:“过好生活,干好工作,遇事泰然处之,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家人生活得更好,给孩子一个优渥的环境。他这样想也这样做,不下乡的日子,刘晶会参加一些小型演出,尽力给家庭创收。
默默中做自己该做想做的,这就是刘晶。生活中这样,《老鹳窝》中的满仓也这样。我一直说他是本色出演,他谦虚道:“这个角色很有亮点,也是这个戏里最讨好的一个角色。”《老鹳窝》中的满仓憨厚老实,一生为杨腊月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剧中满仓从二十岁小伙演到年近古稀,年龄跨度很大,为演好这个角色,刘晶下了很多苦,研读剧本,借鉴其他戏里相近性格的角色,琢磨人物。满仓最终深入人心。
刘晶在舞台上塑造了很多人物,其他还有《杨门女将》中宋王、《火焰驹》中李彦荣、《白蛇传》中许仙、《红色绝唱》中韩斌、《土炕上的女人》中木墩、《窦娥冤》中窦天章……
2020年10月份,小梅花团在洪洞县赵城镇侯村女娲庙演出,我利用课余观看,一天中午去迟了没位,踮脚站边里看,刚好刘晶碰见,把我拉到舞台上(人与人之间能有多少大事发生,一个小小细节足以使人感动)。
2021年,小梅花团排《俄狄王》,我很想看看他们的剧本,给刘晶说了,他很快发来电子版(本来不抱太多希望,因已知刘晶在这出戏中不演任何角色,这让我很感动)。对于戏曲,他的看法和党中央一致,觉得戏曲应该守正创新,他更希望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剧目先传承下来。
人生和戏曲都会磨练一个人,刘晶和每一位戏曲人一样,经历着练功的苦痛,舞台上的高光,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人生中,他的心已趋于平和。与人交往以诚相待,艺术道路不断前行,生活中为家人谋幸福,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刘晶踏实而通透地做着人演着戏。
写这篇文字时,适逢戏聚高平擂响中华如火如荼举办,一次小组比赛,何赛飞评委动情说到:“为事业为中国戏曲坚守,哪有那么多高尚的想法,他就是喜欢,从骨子里喜欢……”振兴戏曲,真不是喊出来的。因为骨子里的喜欢,刘晶走上了蒲剧之路,因为骨子里的喜欢,刘晶一直坚守着自己所爱的蒲剧。(作者刘亚琴,系临汾洪洞三中教师,爱好蒲剧,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了情系蒲剧系列文章)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