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台大戏尽展昆曲之美
昨晚,清华大学充满欧洲古典风格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1000多名学生静静聆听,细细品味,深深陶醉在昆曲《牡丹亭》华美的辞藻和绵软的唱腔中。北方昆曲艺术剧院将高雅艺术送进高校,由此拉开了建院50年纪念活动的帷幕。   产生于江浙苏杭的昆曲于明朝中叶走入皇宫禁苑,北方昆曲自此孕育而生,一脉传承。北方昆曲艺术剧院是我国长江以北惟一的昆曲院团,在全国昆曲界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传统积淀的丰厚更是带来了北昆在艺术创新方面的前卫与大胆。   北昆院长刘宇辰说:"人到五十已知天道循环,而对一个剧院来说却仅仅是开始。2002年,昆剧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夜之间从敝帚变成了明珠,生存环境的改善并没有解决所有的困惑,北昆依然在保守遗产与发展创新之间徘徊。院庆活动既是总结也是开始。"   据悉,院庆期间将上演近年来创作的大戏《关汉卿》、《百花公主》、《宦门子弟错立身》、《琵琶记》、《玉簪记》、《牡丹亭》、《西厢记》以及经典折子戏。除12月初起在北京各大高校巡演外,12月18日至23日还将在长安大戏院举办纪念大会和演出。   其中,颇具创意的是一个月内将有三个版本的《牡丹亭》上演。昨晚在清华大学演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时弢本《牡丹亭》,这是新时期《牡丹亭》改编的第一个版本,一个晚上演完全部故事。12月7日将在北京化工大学上演由北昆青年演员周好璐自己改编的《牡丹亭》,12月23日将在长安大戏院上演由全国优秀青年演员串折演出的上下本《牡丹亭》,届时将有7个杜丽娘,3个柳梦梅同台献艺。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中青三代昆曲名家将在折子戏演出中登台。   除了纪念演出,同时推出两本研究北方昆曲艺术的专著。刘宇辰说:"昆曲曲高和寡,是因为剧本文字艰涩,典故繁难,一个唱段7个典故,有时连专业人士也不一定都明白。《北方昆曲珍本注释曲谱》是一本带有剧本典故注释的曲谱,它在记录北昆声腔之余兼具文学研究的功用。"另一本专著是《李淑君传》记录了北昆建院后培养的第一批昆剧演员李淑君的人生故事。一个艺术家50年的心路历程,也是一部北昆50年的历史。   此外,中央电视台11频道"梨园擂台"栏目,将连续五期播放北昆35岁以下青年演员大奖赛,北昆新生代将集体亮相。北方昆曲国际论坛将邀请海内外专家研讨北方昆曲之未来。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