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人的秦腔梦
《我和秦腔的故事》征文选   贾朝阳   我是北京某部队的一名现役军人,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喜爱秦腔艺术,尤其是余巧云老师的戏。在我们合阳县的十里八乡,没有人不知道余老师,业余时间,我和北京的一些大学生们总是谈论余老师的表演艺术,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只要余老师一出场,一张口,她那引人的眼睛总是会把观众很快带入到剧情中,让观众跟着她的情绪一起感受人物的撕心裂肺。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余老师都像是一位从天而降的仙女一样,令人看不够,听不烦。尤其是她的《三上轿》,我始终忘不了她第一次抱娇儿上轿时对儿子那一逗,此时眼睛里饱含了泪水,一边是灵堂,一边是花轿,怀里抱着自己的骨肉,这个时候,余巧云全身是戏,浑身是艺术,使我不能把人物和她分开。   除了《三上轿》,余老师带给我们的还有柳迎环、金枝女形象,特别是柳迎环,贫苦,以苦为乐,爱丈夫,爱儿子,爱家庭,让人看了以后,就马上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人。   三年前,在北京的秦腔爱好者们组织了一个业余秦腔剧社,这个剧社的人都是来自在京工作、上学的人西北人,没有剧场,我们就去租舞台,想方设法的宣传、演出。在社里,我们排了《铡美案》、《三娘教子》、《二进宫》、《赶坡》、《看女》等折子戏。我还根据余老师的音像资料自学了《三上轿》,每一个看过的人都夸我学的惟妙惟肖。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我们都活跃在北京的各大商场。很快,我们的剧社就受到了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他们都对我们的演出进行过宣传报道。   掐指算来,从自己第一次听戏到现在已经十几年,虽然我没有机会成为一名专业的秦腔演员,但是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秦腔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没有它,我的生命将会黯淡。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