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秦腔演员田少易老先生57年后重回易俗社
“真想不到57年后我还能重回易俗社,今天有幸见到我一直怀念的同事和学生,高兴极了!”解放前易俗社大名鼎鼎的秦腔导演、现年81岁高龄的田少易老先生昨天上午和久别重逢的学生,名冠西北的著名秦腔演员全巧民紧紧握手,激动不已。 说起师生俩的相逢,还得
-
兰州103座戏楼见证秦腔兴衰
戏楼、表演艺术、剧目是世界戏剧的三大遗存。在兰州市秦腔博物馆的筹备建设中,工作人员首先想到的是考察研究“兰州历史上究竟有过多少座戏楼?”日前,这一研究成果成功出炉,从1400年建造的第一座戏楼金天观戏楼到1945年建国前建造的最后一座戏楼抗建堂礼
-
秦腔之“秦”非陕西也 应打造大秦腔
据华商报报道,2008年7月份中国第四届秦腔艺术节将在兰州举行,首个秦腔博物馆也将在兰州诞生。文中说,陕西早在10年前就有了建立西安秦腔博物馆的提议,然而至今未能如愿让兰州抢了先,“为他省所捷足先登,即使是再有宰相肚子容量的‘秦人’,也难免要扼
-
秦腔名角抢奔上台 众艺术家纷纷唱出爱心
由本报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陕西电视台、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联办的“爱是永恒的主题”大型赈灾义演,于15日晚在省戏曲研究院内举行,现场气氛凝重而热烈,与书画拍卖相映生辉的是,艺术家们激情演唱、踊跃捐款,共献爱心。“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
-
秦腔《清风明月》5月22日将加演一场,继续所有演出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汶川地震灾区
为继续贯彻人文奥运的理念,同时,为灾区建设继续尽自己的努力,文化部决定,秦腔《清风明月》5月22日将加演一场,继续所有演出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汶川地震灾区,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表达文艺工作者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与支持。 这场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的赈灾义
-
兰州筹建秦腔博物馆引关注
自2007年3月,兰州秦腔博物馆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以来,随着本报的先期报道被大量转载,全国各媒体对兰州秦腔博物馆筹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华社、中新社、中国秦腔网、《中国经济报》、《华商报》等媒体先后作了相关报道。 近日,《华商报》关于兰州筹建首个秦腔博物馆
-
在老石油中,许多人痴迷秦腔
在石油队伍中,有许多戏迷。上世纪70年代,江汉油田有许多队伍在河南南阳油田会战。一次,我搭会战指挥部的吉普车去南阳,到了指挥部已经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河南籍的司机说:“我先带你去食堂吃饭,去晚了,好菜就都没了。”于是,他从临时搭建的席棚宿舍里找
-
颜丹晨《女人树》秦腔造型 演戏到演到头晕
颜丹晨《女人树》秦腔造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由颜丹晨主演的大型电视剧《女人树》日前在平遥火热拍摄中,该剧讲述了一个女人从少女到两鬓斑白的老人所经历的传奇一生,主演颜丹晨在挑战前后60年的时间跨度同时还将挑战各种造型,最近一组颜丹晨的秦腔造型曝光,
-
秦腔“吹火”点燃奥运开幕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内容形式被泄漏,众体网从导演组得知,奥运会开幕式将用秦腔,“秦腔”是一种传统的表演形式。此外,大型的焰火表演,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是随锐科技旗下传媒的众体网编辑23日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某导演处获得的内部消息。 吹火众
-
一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秦腔演唱会在秦州区东团庄社区门前开演
一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秦腔演唱会在秦州区东团庄社区门前开演。与以往演出不同的是,本次演唱会曲目均以“祭”为题材,舞台背景挂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整体布置一片缟素,参演者只穿黑色或白色的服装表演,感人肺腑的音符让戏迷们无不动容…&h
条件筛选